共话知识产权保护 助力新业态创新发展
在第 25 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山东(潍坊)版权服务中心于 4 月 26 日组织举办知识产权保护主题交流活动。来自潍坊市信息技术学会、机器人研发应用协会、建筑学会、电子学会、人工智能学会、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等行业组织代表,以及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 “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 展开深入研讨。
前沿技术与产业实践的碰撞
交流会上,潍坊市信息技术学会支部书记张羽宏以浙江企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案例为切入点,分享了行业协会如何通过技术对接、标准制定和政策引导,助力本地企业突破技术壁垒。他特别提到,“协会正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推动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知识产权保护是这一过程的‘护航舰’。”
潍坊市人工智能学会武红萍教授聚焦技术落地,就大模型开发、大数据应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发表见解。他指出:“在算法创新、数据确权等领域,需建立‘技术研发与权利保护同步’的机制,避免‘创新成果裸奔’。”
版权服务的新业态护航方案
山东(潍坊)版权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洪杰详细解读了版权保护对新业态的支撑作用。他介绍,山东云计算版权服务平台将重点拓展数字作品存证、交易溯源等功能,计划年内上线 “版权 + 科技” 服务模块,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原创成果提供全周期保护。“我们正与高校合作建立版权培训基地,未来将面向青少年开展‘知识产权启蒙教育’,培育创新文化土壤。” 该负责人表示。
共筑知识产权保护生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织的背景下,需构建 “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主体、社会参与” 的知识产权保护共同体。现场达成多项共识:建立跨行业知识产权维权协作机制、推动版权服务与科技创新园区对接、开展 “版权进企业” 系列培训等。
此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分享会,更是一次产业创新的动员大会。随着 “版权赋能计划” 的深入实施,潍坊有望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 “创新有动力、保护有力度、转化有效度” 的发展新格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